YouTuber頻道「露天小劇場」中的明君,日前拍攝影片,帶領觀眾探訪位於萬里的翡翠灣飛碟屋,回顧這個曾經吸引大量遊客的度假建築群的歷史與現況。翡翠灣飛碟屋於1980年開賣時,引起市場轟動,不僅成為遊客打卡景點,也吸引電影與電視劇前來拍攝,但現今多數建築已呈荒廢狀態。
飛碟屋外觀呈圓弧狀,搭配旋轉樓梯及黃色圓潤外型,昔日被視為前衛設計的代表。影片中,明君指出,部分飛碟屋內部結構保存相對完整,包括圓形沙發、吧檯及臥室與衛浴,但大多數建築因年久失修、海風侵蝕及植被生長,地板與天花板出現坍塌,屋內傢俱散落一地。部分屋舍已拆除或改建,僅剩基座或少數仍有人使用。
此外,影片提及台版飛碟屋與芬蘭原設計的關聯。最早由芬蘭設計師Matti Suuronen設計的Futuro與Venturo小屋,於1970年代引入臺灣,由企業家蘇銘在翡翠灣進行開發,並以旋轉樓梯及水泥底座作為特色,結合當地景觀打造度假村。當時的飛碟屋售價面向高端市場,銷售迅速。隨後,翡翠灣經營權變更與北海岸旅遊環境變化,使得飛碟屋逐漸荒廢。
影片中,明君也介紹了其他台版飛碟屋及玲瓏屋現況,多數建築已呈損毀,部分被改建或拆除。與此同時,國外仍有飛碟屋被保存或活化利用,例如芬蘭博物館收藏、丹麥改建為餐廳、美國佛羅里達用作娛樂場所及日本建築學校展示,凸顯國際上對這類建築的保存價值。
明君表示,翡翠灣飛碟屋現為全球唯一的台版飛碟屋聚落,其前衛造型與特殊結構,成為國際遊客喜愛的秘境景點,尤其受到歐美年輕人青睞。影片呼籲觀眾反思,為何在國外被視為收藏逸品的建築,在台灣卻面臨荒廢困境。
翡翠灣飛碟屋的現況,也折射出北海岸早期度假景區的興衰。明君指出,當地度假宅與飛碟屋開發,曾因土地廣大及管理困難,加上氣候及旅遊選擇變多,遊客數逐漸減少,導致荒廢建築增多。影片最後呼籲民眾分享對北海岸風光的記憶,並建議民眾親訪翡翠灣飛碟屋,以感受這一特殊建築與文化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