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人人都在追求「財富自由」,但常被誤解為要有龐大收入或資產才能達成。 YouTube 頻道《人生啊》近期的影片分享以「月薪三萬,也能財富自由?」為題,邀請理財顧問小魚上節目,揭開財富自由的真正關鍵並非「花錢不用看價」,而是「花錢不焦慮」。並透過實際案例說明,就算月薪僅 2 萬元,若有明確規劃與紀律,也能逐步累積資產、增加人生的選擇權。

節目內容提到,規劃核心是「反推法」:先設定退休年齡與退休後每月生活費,再回算現在每月需儲蓄金額,過程中以「支出、收入、退休年齡」三個變因動態調整。小魚亦提醒,年齡與時間常比薪資高低更關鍵,愈早開始愈能保有選擇權;若起步較晚,則須透過延後退休、增加收入或降低支出補強。

談及常見迷思,小魚表示,不少人把理財等同「極端省錢」或「研究標的」;但規劃的目的在於穩定生活品質而非剝奪樂趣,興趣更應在工作階段逐步培養,否則退休後難以憑空長出。節目也提醒通膨風險,不能以今日物價直接想像未來購買力。

節目分享多則案例:有月薪 2 萬多塊者,透過明確目標與紀律,5 年累積逾 200 萬元存款;亦有年薪約 700 萬元個案,原估可於 51 歲退休,若欲提前至 45 歲,需將收入大幅提升或調降生活標準;小魚並以個人經驗說明「分階段降級距」做法,將月生活支出自 29,000 元降至約 7,000 元,發現「高支出與低支出帶來的快樂感差距未必如想像巨大」。

對談播出後引發討論,網友留言指出:「內容講解非常生活化,而且很容易懂給青少年聽都可以。非常棒。」「看完這集直接被圈粉,讓我重新定義了什麼是真正的財富自由,原來年收700萬與36萬的痛苦並沒有差太多。」、「聽了真的覺得規劃才是邁向財務自由最重要的一步。」、「內容都用淺顯易懂的比喻舉例說明,也謝謝小歐問的問題也非常精準!」、「理財規畫真的是一個人生必備技能,不管錢多錢少,每個人都該學會如何管理資產,以期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節目整體主張,理財規劃並非「發財計畫」,而是以個人目標為起點,透過系統化盤點與可持續的行為調整,讓當下與未來取得平衡,逐步提升人生的選擇權。

※提醒您:本資料僅供參考,所有投資皆存在風險,投資有賺有賠,投資前應充分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