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屏東一群熱愛表演的故事媽媽組成的「貓頭鷹兒童劇團」,今年邁入成立第10年。劇團透過屏東縣政府文化處社區營造計畫「月下琴聲屏北月琴生活營造」,首次將傳統樂器「月琴」融入兒童劇創作,並推出全新作品《九色鹿。光》,以音樂、戲偶與劇場藝術的結合,展現傳統樂器的新風貌。

劇團同時創作主題曲〈貓頭鷹飛吧〉,由團員蘇友瑄、楊曉青、黃慧靜共同作詞,邀請薛榮漢老師譜曲。歌曲象徵劇團從大武山下說故事的媽媽們,如今展翅高飛,持續以教育推廣與跨界合作的力量,將月琴文化帶入社區與兒童劇中,延續在地文化的溫度。

活動大合照。(圖/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鷹窩工作室負責人、劇團團長蘇友瑄表示,這是劇團首次將月琴作為主要演出元素,將恆春民謠〈守牛調〉、臺灣民謠〈四季紅〉與新作《九色鹿》部分台詞巧妙融合,再搭配戲偶演出,希望打破外界對月琴「古老傳統」的刻板印象,讓觀眾透過音樂與劇情的互動,重新認識這項傳統樂器的魅力。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指出,貓頭鷹兒童劇團是屏東縣傑出演藝團隊之一,新作《九色鹿。光》將於11/15~11/16於屏東演藝廳實驗劇場登場。作品以敦煌傳奇為靈感,透過切光式黑光劇形式,融合月琴演奏與兒童劇演出,帶來兼具視覺與聽覺創新的親子劇場體驗。

文化處表示,期待藉由此計畫推動傳統樂器與現代表演藝術的結合,讓月琴在新世代中以更生活化、多元的方式被看見,並持續在地方文化推廣上發揮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