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茄萣濕地近日頻繁出現色彩斑斕的翠鳥身影,成為當地自然景觀的一大亮點。這種以藍綠羽色及橙色腹部為特色的小型鳥類,全年皆可見於台灣,尤其偏好棲息於水質清澈、生態穩定的水域。高雄市政府工務局表示,翠鳥的穩定出現,代表濕地環境持續朝向生態平衡與多樣性發展。

翠鳥屬於台灣常見留鳥,以魚類為主要食物來源,覓食時會以高速俯衝的方式撲向水面獵捕魚蝦,類似魚叉的捕食動作成為不少攝影愛好者追逐的畫面。工務局長楊欽富指出,翠鳥選擇在茄萣濕地活動,除了顯示當地具備豐富生物資源與良好水質,也代表濕地對野生動物仍具高度吸引力。

翠鳥嬉戲綠枝頭,生態和諧在此流淌。(圖/高雄市政府公園處岡山維護工程隊)

茄萣濕地原為竹滬鹽田遺址,面積約170公頃,是高雄市規模最大、物種最豐富的濕地之一。保留至今的棋盤式堤道為當地地景特色,長年累計紀錄超過140種鳥類,堪稱南台灣重要的生態資產。近年來,隨著市府推動保育政策與濕地修復工程逐步到位,生態系也逐漸恢復穩定。

根據生態觀察,翠鳥繁殖季多落在每年3至7月,牠們會在河岸或池塘邊挖掘巢穴,築巢於狹長通道中以躲避天敵,由雌雄鳥共同孵育與育雛。此一繁殖行為高度依賴穩定環境與充足食源,若棲地品質降低,繁殖行為也將受到影響。

高雄市政府公園處表示,為維護茄萣濕地的自然原貌,已持續推動環境教育、棲地復育與社區參與計畫,鼓勵市民親近自然的同時,也提升對保育行動的認知與參與。公園處呼籲遊客欣賞野鳥時,應遵守不干擾、不餵食、不破壞環境的基本原則,共同維護這片城市中的自然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