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香火鼎盛,廟理應建在交通便利、人潮往來的地方;但在新北石碇的山林間,卻有一座必須攀登上千階石梯才能抵達的廟宇-大羅上仙府。YouTube頻道「露天小劇場」在近日影片〈與世隔絕的廟,大羅上仙府〉中,親自攀登山路,探訪這座隱身山峰之間的奇特廟宇,試圖解開它與世隔絕的原因。
影片從石碇劉伯溫廟前的小徑起登,沿途共有約1600階石梯,實際步行約25分鐘即可抵達。明君在登山途中觀察環境、遇見猴子,也思考「為什麼要把廟蓋在這麼難到的地方?」當他抵達「龍德門」時,看見石壁上刻著「朝凡入聖、靈靈感召」,笑說能走到這裡的香客「確實都有朝凡入聖的毅力」。抵達大羅上仙府後,他描述這座小廟以石牆砌成、上方覆以鐵皮屋,主祀太一聖祖,屬道教體系。雖外觀樸實,若從空拍角度觀看,廟宇位於兩側山峰之間的凹槽處,背靠垂直岩層,呈現出如山水畫般的氣勢。
抵達「龍德門」時,會看見石壁上刻著「朝凡入聖、靈靈感召」字樣。(圖/翻攝自露天小劇場 YouTube)
為了了解建廟緣由,明君多次上山訪查,最終於「大羅金仙府」見到師娘。師娘回憶,已故宗師黃史十六歲隨師修道,年輕時以「囝仔仙」之名救世,後來從商。三十多歲時神明多次指示他回歸救世,適逢中美斷交導致生意失利,宗師遂重拾道法、決意建廟。當時石碇山區尚未開路,建材全靠人力扛運,石材則就地取自山岩切割,用於砌牆與鋪路。「那時候路都沒有開,下面的歐巴桑一天走四趟,幫忙扛木頭,一天賺兩百元。」師娘提到,宗師認為山頂位置為「最高的神」所在,因此決定在此興建上仙府,主祀太一聖祖。「那個是道教裡面最高的神,一炁化三清。」她說。
影片中也記錄了師娘談到建廟延伸的脈絡:劉伯溫廟、大羅上仙府、大羅金仙府同屬一個廟系,當地人習慣稱為「一、二、三樓」。此外,他們在高雄甲仙設有大羅真宰府,在屏東車城設有大羅天仙府,甚至曾有赴美建廟的構想。師娘並分享,她曾赴中國考察蠶絲廟,啟發她在臺灣興建同名廟宇,主祀三清道主與九皇星君,供信眾祈求事業與工作運。
「大羅金仙府」主祀三清道主與九皇星君。(圖/翻攝自露天小劇場 YouTube)
影片最後,明君終於找到問題的答案:大羅上仙府之所以建於山峰之間,只因此地為「風水寶地」。他總結道,建廟過程並未遭逢特別阻礙,一切出於自然因緣與純粹信念。「單純的動機、沒有多餘的雜念,反而是最能夠成就不凡的方法吧。」他在結尾說道,花時間登山、訪談與記錄的過程,雖辛苦卻值得,「希望我可以解答我心中的疑惑,也許也能替你們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