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美術館持續以藝術記錄城市歷史,今年推出第二檔百年主題特展《遷徙.築徑.知識:百年的想像之地》,展期自即日起至明(115)年1/11止。新竹市政府於11/4在新竹市政府大廳舉行開幕式,由代理市長邱臣遠主持,策展人陳宣誠、參展藝術家及教育協作學校代表也一同出席。開幕儀式以流動沙畫表演揭幕,象徵城市隨時間流動而不斷轉化與再生。

邱臣遠表示,新竹市美術館作為城市文化據點,不僅見證百年城市發展,也肩負推動藝術、教育及地方知識傳承的使命。本次特展延續「走過百年」策展精神,將視角從建築延伸至整座城市,透過「遷徙」、「築徑」、「知識」三大主軸,引導民眾重新觀看城市生成、教育與文化發展,以及知識傳承的歷程。

邱臣遠代理市長偕同策展人及藝術家前往美術館觀展。(圖/新竹市政府文化局)

邱臣遠今日亦與策展團隊步行從州廳回到市役所,象徵新竹城市從原點出發、回歸初心的歷程。他指出,水環境對城市發展至關重要,從流域、沿岸到聚落的形成,水資源塑造了城市經濟活動、商圈、宗教與教育文化,也見證世代更迭的歷史脈絡。本次展覽正是透過藝術介入,引導民眾從水文與城市歷史角度理解新竹的發展。

新竹市政府文化局指出,開幕沙畫表演從頭前溪、客雅溪匯流至竹塹城的形成,呈現市役所、州圖書館及城隍廟等地標歷史記憶,畫面延伸至南寮港的漁村景象,最後以教育與藝術共創畫面作結,呼應特展以藝術串連歷史與未來,展現城市文化的延續與再生。

策展人陳宣誠說,本次展覽透過田野調查、藝術創作與教育協作,從水文、植物、聲音與信仰等面向構築新竹百年地景,形成「地景檔案庫」,讓民眾以新的視角理解城市、環境與地方知識的傳承。他強調,這不僅是一場藝術展,更是一種重新認識城市的方法。

參與教育協作計畫的大庄國小校長許雅惠表示,學校在展覽計畫中以光線及彩色卡典西德創作,呈現校園過往與現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對美的感受力,成為大庄創校七十週年的特別紀念。

新竹市政府文化局補充,策展團隊亦走入校園舉辦工作坊,引導師生以光、水文及植物等元素創作,將作品視為城市記憶的一部分。展覽同時推出限量版「百年紀念乖乖」,民眾至美術館現場打卡並填寫問卷即可兌換,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此次特展透過藝術介入與教育合作,不僅呈現新竹百年城市變遷,也鼓勵民眾在文化體驗中,重新理解城市、延續地方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