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頻道《志祺七七》在近期影片中深入探討「你每天吃幾個雞蛋呢?」這個看似簡單卻爭議不斷的問題,帶領觀眾從營養科學、醫學研究到雞蛋產業現況全面解析雞蛋的真相。

雞蛋是台灣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根據農業部統計,台灣每年吃下近 80 億顆雞蛋,幾乎是全球雞蛋消費最多的國家之一。然而,「吃太多蛋會不會膽固醇過高?」「一天到底可以吃幾顆蛋才安全?」長年來始終有不同看法。

影片中提到,早期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每天膽固醇攝取量不得超過 300 毫克,因此有人認為一天最多只能吃一顆雞蛋。然而 2015 年起的研究逐漸推翻這一觀點。最新研究顯示,雞蛋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聯不如想像中高,因為人體約 80% 的膽固醇來自自行合成。

更令人驚訝的是,一名住在日本的健身網紅實測「一個月吃 900 顆雞蛋」後,體能、肌肉量和好膽固醇均提升,甚至三酸甘油酯還下降,引發熱烈討論。不過《志祺七七》提醒,並非每個人體質皆相同,像是腎臟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仍應遵循醫囑攝取。

那麼,一般人一天可以吃幾顆蛋?多數營養師建議,健康成人每天 2~3 顆蛋是安全範圍。烹調方式也會影響營養吸收,水煮蛋的吸收率高達 99%,炒蛋則僅約 80%。半熟蛋、生蛋雖美味,卻可能引發沙門氏菌感染等食安問題。

影片也特別提醒,挑選雞蛋時,蛋殼顏色、蛋黃深淺其實與營養無關,消費者應重視雞蛋的新鮮度與標示,如「CAS 標章」、「產銷履歷」與蛋殼噴印代碼,甚至選擇更友善雞隻飼養的「動物福利雞蛋」。

目前台灣動福蛋佔比不到一成,主因包括土地限制、成本高與通路不足。影片呼籲,除了蛋農努力,政府與消費者也應共同支持,以創造更健康、更有保障的雞蛋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