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台中清水走走藝術季以「潮生共境」為主題,在風與海之間展開一場與自然共感的藝術旅程。展期自即日起至11月9日止,台中市政府文化局邀請民眾前往港區藝術中心,在秋潮拍岸間散步、傾聽,與濕地、候鳥及風的律動相遇,體驗人與自然共生的節奏。
文化局表示,今年藝術季聚焦沿海自然環境與生態變遷,透過藝術回應氣候變遷、濕地保育與永續議題。活動邀集六位新銳藝術家蔡咅璟、張晏慈、鍾瓊儀、林資芬、賴英翔與黃英誠,以聲音、風動裝置與數位影像等多元形式,打造兼具詩意與互動的藝術場域,讓觀眾在作品之間感受風起潮湧的共生意象。
策展人方希文指出,本屆以「自然、環境與未來」為延伸命題,9件作品不僅是觀賞對象,更是啟動感知、引發對話的媒介,期盼觀眾在參與過程中重新連結土地與自身的關係。
藝術家蔡咅璟的互動式聲音裝置《招潮蟹之春》,模擬清水高美濕地中弧邊招潮蟹的求偶行為,觀眾可透過音樂召喚機械蟹螯舞動,呈現自然的節奏與生動。新媒體藝術家張晏慈的《再見黑巧克力》則以候鳥遷徙為敘事主軸,結合音場與15公尺長的數位投影,引領觀眾穿越風雨遷徙的旅程。
此外,賴英翔的《風形之脈》以沿海強風吹拂為靈感,運用垂直軸風動裝置呈現風能轉化的美感;林資芬的《流變之景》則以海廢編織結合地景起伏,重現潮間帶的自然律動。鍾瓊儀的纖維作品《浮生圓境》以羊毛氈構築柔軟氣泡空間,結合親子共創的圖騰,營造出充滿生命感的感官場域。
作品《流變之景》。(圖/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藝術季也強調在地共創,蔡咅璟與中港高中美術班合作完成《秘密洞》,以蟹穴造型與學生夢境錄音構成聲音空間,呈現濕地細微的生命脈動。黃英誠的《流域地誌》則邀請民眾以清水泥土染布,創作出充滿在地色彩的泥染畫布。
文化局補充,展期期間除多件裝置藝術外,也安排導覽、工作坊與主題座談,讓民眾有機會與藝術家近距離交流,深入了解作品背後的創作理念與環境思考,邀請大家共赴這場潮汐與藝術交融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