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日月潭國際萬人泳渡已於9月28日完美落幕,共吸引逾2萬4千人參加,創下歷屆新高紀錄。YouTube頻道「菜苔苔與菜生生」近日也推出影片,以「泳渡日月潭你不知道的10件事」為主題,用輕鬆視角揭開活動中的規則與趣聞,讓觀眾對這項台灣經典盛事有更多面向的理解。

影片中整理出十項鮮為人知的冷知識,包括:一、日月潭平時禁止游泳,若擅自下水恐遭罰1至5萬元;二、參加者下水憑證並非門票,而是泳帽與魚雷浮標;三、前50公尺禁止蛙式,以避免踢傷他人;四、起點前須步行850公尺暖身;五、全程標示3公里,但實際距離多落在2,300至2,500公尺之間;六、沿途設有補給站,提供餅乾、巧克力、鱈魚香絲等零食,被戲稱「海中吃到飽」;七、長泳超過1.5小時,平均每4人就有1人會在水中小便;八、報名名額一開放便秒殺,網站甚至一度當機;九、活動期間住宿價格翻倍上漲;十、真正的競賽其實在前一日舉辦的「公開水域錦標賽」。

俗成「海中吃到飽」的中途補給站。(圖/翻攝自菜苔苔與菜生生YouTube)

其中,「前50公尺禁止蛙式」的規則,是有官方明文規定的。影片指出,由於起點人潮擁擠,若使用蛙式容易互相踢傷。所以在泳渡日月潭的官網有明文規定「下水後,前50公尺請勿使用蛙式以免踢到他人」,顯示官方對安全的重視。

泳渡日月潭活動有明文規定:前50公尺禁止游蛙式。(圖/翻攝自菜苔苔與菜生生YouTube)

此外,影片也揭露活動的熱門程度與他們遇到的訂房挑戰:報名名額一開放便秒殺,網站甚至一度當機;住宿價格隨之飆漲,普通2000多元的房間活動期間翻倍收費。頻道最後補充,真正的競賽其實在前一日舉辦的「公開水域錦標賽」,選手不用浮標並有計時,甚至誕生過十一連霸的長泳冠軍。影片透過十個冷知識,讓泳渡日月潭不僅是一場運動挑戰,更展現出文化傳承與全民參與的多重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