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庭常見的大豆油、調和油,開封一段時間後常出現「臭臭的油耗味」。廚師漢克(Hank Cheng)近日在社群發文分享觀察,指出「市面上的植物油,像是大豆油、調和油那些比較平價,家裡面或餐廳常用的食用油,不知為何打開一陣子沒有用之後,聞起來總是會臭臭的,也就是油耗味。」

他解釋,沙拉油、大豆油、玉米油等多屬精煉油,雖經過脫膠、脫酸、脫色、脫臭等工序,使外觀穩定、無特殊氣味,但同時也「去掉了許多天然抗氧化物,如維生素E、多酚與類胡蘿蔔素」,因此更容易氧化。

相較之下,橄欖油因以低溫壓榨方式製作,保留天然色素與抗氧化物,加上單不飽和脂肪酸較穩定,品質更能維持。漢克直言:「橄欖油對我來說,雖然字面意義上是 olive oil,但我會把橄欖油當作是 olive juice來看,因為越新鮮,越能品嚐出風味,也越能吸收養分。」

至於該如何處理變質油品,他提醒,有油耗味的油可作為肥皂或木材保養用途,但「嚴重氧化的精煉油,出現明顯油耗味、變色甚至黏稠感很強的油,應該直接丟棄,不要再使用了。」

貼文也引發網友討論,留言包括「高油脂與廚房高溫環境、還有透明不避光的特性,都是一百萬種加速油品氧化的理由呀」、「做菜真是滿滿的學問」、「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其實都是不好的油,使用後對人體有害」等。無論選擇何種油品,開封後都應避免高溫曝曬與長時間存放,並盡快食用完畢,以確保健康與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