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花蓮光復鄉災後重建正如火如荼展開,有大批民眾自願前往當地幫忙。YouTube頻道「Ru儒哥」日前也親赴現場當一日志工,將現場救災情況拍成影片分享。儒哥與夥伴進到一間便當店協助清理,發現屋內淤泥又重又黏。由於大型機具無法進入建築內,因此格外需要人力。

在裝備方面,他特別強調,參與救災的民眾務必自備雨鞋、袖套、手套、口罩,以及水桶等工具(現場已有許多鏟子可用)。由於天氣炎熱、灰塵濃厚,袖套與口罩不可或缺;若在清理過程中受傷,應立即就醫並接種破傷風疫苗。他同時呼籲大家不要自行開車或騎摩托車進入,因為現場道路必須留給工程車、救護車與警車等救災車輛使用,一般民眾建議搭乘火車,雖然車票幾乎售罄,但仍有站票可搭乘。

儒哥提醒要前往救災的民眾,應自備雨鞋、袖套、手套、口罩,以及水桶等工具。(圖/翻攝自Ru儒哥YouTube)

除了儒哥的提醒,在地網友也在Threads分享了如何快速鏟泥。厚重的淤泥要靠團體合作才能快速搬離,通常由一人用尖鍬插入泥裡破土並踩起,另一人用平鍬把泥翻起並推進推車,再由推車手運出。這樣的分工能讓破土、鏟泥、運泥的節奏流暢,避免單人作業時耗費過多體力。

另一位網友則傳授「雨鞋脫困法」。他表示,若雨鞋深陷淤泥時直接硬拔,往往因吸力太強而動彈不得,甚至讓另一隻腳也陷入更深。比較正確的方式是,先讓身體保持平衡,再將陷住的那隻腳腳尖稍微墊起並左右晃動,讓空氣與水分滲入泥中,製造縫隙。接著利用同一隻腳的腳跟往下頂鞋跟處,藉由這個力量把鞋子和腳一同抬出。這樣能減少吸附力,避免失去重心,也能更快脫困繼續投入救援。

災後重建需要更多人力投入,幫助災民更快恢復家園、度過難關。儒哥在影片中同時呼籲有意願投入的民眾應該做好準備並遵守交通規範,以免增加現場負擔。更提醒民眾若想幫忙,可以往光復鄉內部走,還有許多角落極需志工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