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政府長期推動濕地生態保育再傳捷報,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榮獲「2025年全球最佳濕地之星獎」,在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中脫穎而出,並同時獲得「全球最佳濕地教育工作者」及「最佳遊客景點之星獎」三項殊榮,成為全台唯一與關渡自然公園共同入選的濕地典範。台南市長黃偉哲感謝各界多年來在生態復育與教育推廣上的共同努力,強調這不僅是官田園區的榮耀,更是全體市民的驕傲。

市長黃偉哲7日於市政會議肯定各界多年來合作努力水雉生態保育工作。(圖/台南市政府)

黃偉哲表示,官田水雉園區的復育歷程可追溯至1990年代,當時因高鐵路線通過葫蘆埤與德元埤區域,棲地保育成為重大議題。經環評決議後,政府、開發單位及民間團體攜手推動15公頃棲地規劃,正式開啟水雉復育行動。2007年園區更名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後,持續以教育推廣、棲地復育與環境永續為核心,成為全台重要的濕地教育基地。

台南市農業局指出,歷經30餘年努力,水雉族群數量已從民國87年全台不到50隻,大幅成長至113年的3,030隻。這次獲獎代表官田園區不僅在生態保育成效上受到肯定,也在遊憩導覽與教育推廣層面成為全球學習典範。

農業局進一步表示,台南擁有豐富多樣的生態系,市府未來將持續落實「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榮理念,優化棲地環境、推廣友善農作。透過官田菱角等在地農業結合生態保育,讓民眾在消費過程中也能參與保育行動,達到環境永續與地方共好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