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音的冷冽線條,遇上月琴的古典韻味,再與踢踏舞的自由節奏正面交鋒,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由大海文創堂製作、執行,偕同新生代舞者與音樂人共同打造的跨界作品《以節奏為名》,將於10月25日登上宜蘭演藝廳舞臺,帶來一場重新定義踢踏舞的節奏盛宴。

大海文創堂長年推動跨域表演藝術,擅長融合舞蹈、音樂與科技元素,作品曾入圍國際舞蹈藝術節 LENS DANS Festival。本次節目以踢踏舞為核心,融合電子音樂與傳統樂器月琴,呈現多層次的聲響實驗。領銜演出的踢踏舞者彭丞佑,同時是電子音樂創作者,曾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補助赴紐約進修踢踏舞,以自由奔放的節奏語彙創造出獨特風格。

共同演出的新生代舞者王力,自6歲起學舞、9歲登台,並擅長中東鼓、爵士鼓等多種樂器,展現年輕世代的音樂敏銳度。月琴演奏則由師承陳明章的王天佑擔綱,為節目注入東方古韻。當科技的冰冷電音遇上木質月琴的溫潤聲響,形成既熟悉又前衛的踢踏新風景,讓觀眾聽見節奏的自由與生命的律動。

自2023年首演以來,《以節奏為名》巡演多地皆獲熱烈迴響,今年特別移師宜蘭演出,邀請觀眾近距離感受電音、月琴與踢踏舞的跨域即興對話,體驗節奏之聲帶來的自由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