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r頻道「拔辣Balaa」表示,夜市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庶民文化之一,從北到南、從西到東,無論大城小鎮,幾乎都能見到夜市的身影。對許多人來說,逛夜市不僅是日常娛樂,更是和家人朋友共享時光的重要回憶。然而,隨著土地開發、經營挑戰與疫情衝擊,不少曾經人潮擁擠的夜市,如今已悄然走入歷史。
在高雄,前鎮區凱旋路上的布魯勒谷水樂園曾是許多人童年的回憶,但在2010年因經營不善而停業。其廣大園區隨後被規劃為金鑽夜市與凱旋夜市,並於2013年相繼開幕。當時,夜市規模龐大,不僅被稱為全台最大夜市,假日更是人潮爆滿。然而,因攤販同質性過高,規劃缺乏整合,加上2014年高雄氣爆與陸客減少影響,聲勢逐漸衰退。後續雖透過合併與改名重新經營,仍難以扭轉頹勢,最終在疫情與股東糾紛的多重打擊下,於2023年停業。
在新北市泰山區,輔大花園夜市於2011年開幕,佔地規模在北台灣屬一時之選。開幕初期宣傳聲勢浩大,吸引大量人潮,也培育出不少知名攤販。然而,因交通不便、雨天經營困難及休息空間不足,導致口碑漸失。2017年換主經營後雖增設遮雨棚並重新規劃,但依舊無法挽回人氣,最終在2018年走入歷史。
新竹市的慈雲夜市,雖規模不大,但因鄰近科學園區,深受工程師與居民喜愛。夜市以雞蛋糕、蔥油餅、鐵板牛排等傳統小吃聞名,長年維持穩定人氣。然而,因地主售地,慈雲夜市未能納入未來規劃,於2025年正式熄燈,結束超過10年的陪伴。
台中的太原夜市則是由東山夜市遷移而來。2018年開幕時,透過攤商區域規劃與小型遊樂園設施,成功吸引大量消費者,場面熱鬧非凡。但隨著地主於2022年出售土地,夜市最終結束營業,留下台中人難以忘懷的記憶。
花蓮的南濱夜市,依海而建,自1991年政府介入規劃後,結合娛樂、美食與觀光,成為當地人與遊客的重要去處。2014年因海岸地景公園工程,夜市被迫拆除,攤商遷至彩虹夜市,再進駐東大門國際觀光夜市。雖然「南濱夜市」這個名字消失,但攤商手藝與精神仍持續延續。
台中沙鹿區的陸豐夜市於2022年開幕,曾在疫情後期以熱鬧景象被譽為海線最大夜市。然而,由於攤販同質性過高、位置偏僻缺乏在地支持,再加上周邊新夜市相繼成立,熱潮很快消退。最終,陸豐夜市於2025年初無聲歇業。
這些夜市的消失,多源於土地開發與經營困境,或在疫情等外部因素下走向終結。對攤商而言,結束營業象徵生計挑戰;對居民與遊客來說,則意味著生活與旅遊記憶的一部分逐漸消逝。雖然現場人潮不再,但曾與親友共遊夜市的點滴,仍在許多民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夜市不僅是庶民經濟的縮影,也是文化交流與地方特色的重要展現。隨著時代變遷,部分夜市逐漸消失,卻也有新的夜市在不同城市持續出現,承接庶民娛樂與在地經濟的功能。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取得平衡,並兼顧經營規劃與地方發展,成為夜市文化能否延續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