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知名 YouTuber 網紅志祺七七在影片中指出,火鍋在台灣已成為全年熱門的餐飲選擇。無論是麻辣鍋、涮涮鍋、汕頭火鍋、石頭火鍋或酸菜白肉鍋,各式火鍋店遍布全台。據統計,台灣火鍋店數量已超過一萬家,市場產值約400億元,占連鎖餐飲業四成,顯示火鍋文化在台灣深植人心。
火鍋文化在台灣的起源可追溯至原住民時期。阿美族等原住民族以「石煮湯」方式,用滾燙的石頭加熱海鮮、山產與野菜,形成共享用餐的模式。這種以天然材料烹調、共同享用的方式,不僅提供溫飽,也具備社交和團聚功能。
日治時期,日本壽喜燒(鋤燒)傳入台灣,成為仕紳階層的社交餐飲方式,同時,羊肉搭配中藥燉煮的鍋物在南台灣逐漸流行,成為冬季溫補料理的代表。隨著1949年潮汕移民來台,沙茶醬與沙茶火鍋引入台灣,改變了傳統清燉或藥膳為主的湯底風味,湯頭更濃郁、香氣層次豐富。
四川移民則將麻辣鍋帶入台灣,辣椒與花椒熬煮的湯底提供全新的辛香口感,並逐步普及至台灣各地。1980年代起,麻辣鍋持續流行,衍生多種新吃法,如鴛鴦鍋與各類內臟食材,讓火鍋口味更為多元。
1960至1970年代,韓式石鍋料理影響台灣火鍋發展,促成石頭火鍋出現,強調先爆香再煮沸的烹調方式,以及桌邊互動性。1990年代後,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小火鍋或一人一鍋模式開始流行,方便單身族群與小家庭用餐,也促進火鍋文化的多元化與便利性。
志祺七七在影片中指出,火鍋在台灣受歡迎的原因,不僅在於多樣湯底和食材,也在於自由、低壓的用餐方式。消費者可以依個人喜好選擇辣度、湯底、食材和份量,與朋友、家人或單獨享用皆可,呈現台灣獨特的飲食文化特色。
火鍋從原住民石煮湯、日治時期壽喜燒與羊肉鍋,到沙茶火鍋、麻辣鍋,再到個人小火鍋的多元化形式,顯示台灣飲食文化在外來影響下持續本土化與創新,也讓火鍋成為台灣餐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