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政府持續推動「企業永續行動計畫」,鼓勵企業共同參與環境友善行動,日前攜手台積電人力資源組織60餘名員工與眷屬,以及清華大學USR團隊,在香山濕地展開「蚵殼生物礁」體驗行動。參與者實際動手利用廢棄蚵殼打造生物礁地基,學習營造生物棲地與藍碳碳匯,以實際行動守護濕地生態,實踐城市永續理念。

代理市長邱臣遠表示,市府積極推動企業參與環境保育與社會責任,落實市長高虹安「宜居永續」施政理念。此次由台積電人力資源組織副總陳培宏與處長邱麗文率領團隊參與,透過市府團隊引導,利用廢棄蚵殼搭建牡蠣礁營造海草床棲地,減少人為干擾並改善濕地環境,展現產官學合作的永續保育新模式。

受託進行生態調查與復育的亞洲大學教師張筱筠指出,行動採用香山濕地的平掛式蚵架,作為牡蠣礁地基,藉此穩定底質環境、促進海草生長。海草床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碳,長期儲存在海底形成「藍碳」,有助減緩氣候變遷,同時維護海岸穩定與生態多樣性。

產發處說明,香山濕地是北台灣最大的濱海濕地,面積達1,768公頃,孕育豐富的潮間帶生態系。經市府長期復育與管理,近年臺灣旱招潮族群明顯增加,活化石三棘鱟稚鱟亦重現蹤跡,顯示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此次牡蠣礁復育行動,是市府與企業首次攜手打造棲地改造工程,為濕地保育開啟新里程碑。

清華大學USR團隊也投入行動,由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老師趙芝良帶領研究生參與。學生們表示,利用廢棄蚵殼搭設牡蠣礁不僅能回收再利用,更具生態復育與教育意義。參與學生分享,牡蠣礁的天然鈣質結構可穩定海床、減緩潮流侵蝕,象徵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永續精神。

產發處強調,蚵殼生物礁兼具保護、防蝕與棲地復育功能,其多孔隙結構能吸附微生物、吸引魚蝦貝類棲息,是兼顧資源再利用與生態保育的綠色工程。市府期盼未來能持續結合企業資源與公民力量,推動更多永續合作,讓香山濕地成為市民親近自然、了解生態的重要基地,共同守護竹市的海岸生態與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