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頻道《cheap》發布新影片,回顧台北東區從興盛到沒落的過程。他指出,曾是台北最時尚象徵的「東區」,如今街頭掛滿招租電話,昔日人氣店家接連歇業,街道顯得冷清寂寥。影片以頂好名店城作為切入點,梳理這片城市商圈在半世紀間的變化及背後原因,呈現台北商業文化興衰的縮影。
影片指出,東區的繁榮起始於1970年代,忠孝東路三、四段陸續開通,鼎浩「頂好超市」開幕成為潮流象徵。當時年輕人開始聚集於此,逛超市、拍照打卡、體驗時尚生活。隨著80年代民生、同慶與SOGO百貨陸續進駐,東區逐漸發展成台北年輕人的娛樂與消費中心。90年代,捷運南線通車,打通中秀復興、中秀敦化的交通動脈,使得人流更加集中,咖啡店、潮牌店、夜店及路邊攤遍布街頭,形成台北最具代表性的商業文化地標。
然而,影片也指出,2010年起東區開始出現衰退跡象。頂好名店城的樓層逐漸空置,地下街人潮銳減,許多小店在高昂租金壓力下不得不關門,商圈氣氛逐漸冷卻。影片直言:「房東殺死了東區。」影片分析,高額租金使店家難以持續營運,形成惡性循環:客人減少、氣氛流失,商圈逐漸失去吸引力。即便如此,房東仍因房產繼承或長期持有,對空租現象不以為意,使得空店面現象進一步擴大。
影片進一步指出,人潮的流失也與其他商圈的興起有關。中山商圈展現文青氛圍,老宅小店與咖啡館林立,提供舒適的步行空間與故事感;西門町則延續街頭文化,吸引學生、觀光客及青年群體;信義區憑藉百貨公司、精品店及現代化公共空間,維持高消費人潮。影片強調,這些商圈之所以能吸引人潮,關鍵在於空間規劃舒適、環境具有故事性,滿足了現代人「逛街不只是購物,而是生活體驗」的需求。
儘管東區巷弄已不如以往熱鬧,影片也指出,大型百貨與精品店仍吸引穩定客群,但特色小店、夜間人潮與街頭活力已難以重現。旁白提醒觀眾:「一個地方真正的衰敗,不是沒有人來,而是當這個地方不再讓人想念。」影片最後以北門與西區的重生作對比,呈現城市空間更新與歷史記憶流動,呼應東區的興衰故事,留下觀眾對「曾經最潮的一公里」的深刻懷念。
觀察發現,東區部分街道雖仍可見年輕人或遊客穿梭,但多數巷弄已經冷清,招租招牌隨處可見。與此同時,西區的老街修繕與北門的整建,使得城市歷史與現代化交織,呈現出台北多元的城市景觀。東區的故事,也提醒城市規劃者與商圈管理者,租金、空間與人潮維持之間的平衡,是城市商業文化延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