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自主堆肥場域啟用,推廣「廚餘變黃金」行動。(圖/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環境保護局持續推動「廚餘回收3步驟」,今年度再度媒合4處社區加入廚餘自主堆肥學習,透過專家學者到場指導,讓民眾不僅能享受手作樂趣,更能實際參與資源循環行動,逐步解決廚餘去化問題。
花蓮縣環保局指出,隨著食品電商與外送產業快速發展,廚餘量逐年增加,如何有效分類與再利用成為重要課題。縣府持續宣導民眾「垃圾分類、廚餘回收」,並將廚餘轉化為有機質肥料,供社區花圃、農地或綠美化環境使用,同時倡導「吃多少、點多少、煮多少」的觀念,逐步在社區與鄉鎮間擴散,落實全民減廢行動。
自111年起,環保局已分批成立示範點,包括瑞穗富源社區、花蓮市海星國小、吉安鄉一貫道懿德講堂、萬榮紅葉社區等,至114年度再新增水璉社區、卓溪古風社區、花蓮市國福社區及萬榮社區,目前全縣共設有14個廚餘堆肥示範點。設施設備包含廚餘桶、菌種、文書表單、巡檢維護等,並透過社區觀摩互學,強化堆肥成效與環境衛生,真正將「廚餘變黃金」納入日常生活。
花蓮縣社區堆肥示範點配置桶槽、菌種及工具,確保運作順利。(圖/花蓮縣政府)
縣長徐榛蔚表示,社區自主堆肥不僅能享受DIY的樂趣,更能有效處理廚餘,透過循環再利用,將堆肥成果回歸大自然,達到友善環境的目的。近年各示範點已陸續產出肥料,廣泛應用於綠美化與農業,成功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對於減緩氣候變遷有極大助益。
她強調,花蓮縣113年度在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廚餘回收處理績效評鑑中,榮獲績優縣市肯定,展現推動成果。未來縣府將持續發展多元化廚餘處理方式,從在地出發,連結國際,建構固碳之路,齊心朝向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