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政府積極守護幼兒健康成長,統計顯示,113 年共通報 1,847 位疑似發展遲緩兒童,經由縣內四家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屏基、屏榮、屏東及安泰醫院)專業評估後,確診人數達 1,126 位,其中以語言遲緩 910 人最多,其次為認知及知覺動作。縣府衛生局指出,若能透過早期篩檢與療育,許多遲緩現象可獲改善,甚至部分孩子能趕上同齡發展,減輕家庭與社會負擔。
衛生局說明,部分家長仍受「大隻雞慢啼」等傳統觀念影響,誤以為孩子只是比較慢熟,往往忽略潛在的發展遲緩徵兆,等到問題明顯時,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正因家長難以自行察覺,政府推動的篩檢政策與專業資源更形重要。
屏東縣自 113 年起推動 0 至 6 歲「學齡前兒童入園篩檢」,由醫療團隊主動進入幼兒園、托嬰中心與親子館巡迴服務,讓孩子在熟悉的環境接受檢查,不僅減輕雙薪家庭的負擔,也大幅提升早期發現率。篩檢內容涵蓋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及社會行為等面向。
屏東縣自113年起推動0至6歲「學齡前兒童入園篩檢」,結合醫療團隊主動進入幼兒園、托嬰。(圖/屏東縣政府)
114 年 1 至 8 月已完成 254 場次篩檢,並通報與轉介 1,194 位疑似遲緩兒童。同時,縣內四家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服務量能也同步提升,從 113 年的 1,550 位增加至 114 年的 2,000 位,確保診斷與療育不中斷。
屏東基督教醫院黃富槻醫師指出,一名 2 歲女童原本因腸胃炎就診,卻在檢查中發現生長矮小與退縮行為,經轉介早療團隊介入一年後,自閉特質與人際互動明顯改善,充分顯示「把握黃金期」的重要性。
衛生局長張秀君呼籲,家長不要再受「孩子大一點自然就會好」的錯誤觀念影響,應充分運用政府提供的 7 次兒童健檢與 6 次發展篩檢,把握黃金發展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共同守護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