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藍腹鷴。(圖/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
近年來,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持續在郊山推動生態監測與森林保育工作。透過長期調查,目前已在「台北大縱走」路線累積記錄超過600種物種,其中包含多種臺灣特有種與保育類動物,顯示臺北市作為生態城市的潛力。
大地處表示,臺北市郊山的生物多樣性令人驚豔,除了穿山甲、食蟹獴及麝香貓等稀有物種外,藍腹鷴、翠翼鳩、灰腳秧雞、翡翠樹蛙及臺北樹蛙等也都在南港山、四獸山、桂花步道與更寮古道等地留下紀錄。累積的資料不僅展現豐富生態,也凸顯市府在森林保育與開發審慎評估上的努力,實踐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該處指出,專業人員透過科技與調查方法,讓更多人看見生機盎然的自然面貌。除了登山健行的體驗外,民眾也能意外發現野生動物的蹤跡,但同時提醒保持安靜,才能提高觀察機會。
隨著秋季到來,臺北郊山也呈現季節變化。從文間山到圓山風景區的「台北大縱走」第五段路線,可見白匏仔樹木因花苞而轉為淺褐色,並能在「森林方舟」眺望基隆河與飛機起降景觀。大地處也鼓勵市民在秋風漸起之際,走入郊山步道,感受自然景色與多樣生態。
成熟的雄性山羌,具有明顯的「角」。(圖/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大地工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