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收納不一定要執行「斷捨離」或走向極簡主義,依照生活習慣也能打造舒適空間。YouTube 頻道「Colly簡約生活」分享自身實踐多年的整理心法,透過使用頻率做分類自定義收納抽屜分區存放檯面不堆放物品減少擁有物品的數量等5大技巧,就能讓家中更舒適整潔。她強調,整理收納並非追求極簡或完美,而是依照生活習慣打造「順手感收納」,讓日常更輕鬆。

Colly指出,收納的核心在於依據使用頻率與生活動線來安排。例如玄關物品分成經常、普通與少用三類,將常用物品放在伸手可得的位置,鞋櫃配置也以開放式與防塵墊分區,確保乾淨方便。若空間不足,則可延伸到鄰近區域,如將洗衣籃設在儲藏室,讓動線更順暢。她也提到,收納並非僅是買收納盒,更是依家庭需求「自定義空間功能」,例如將原先孩子書包格改成補習課本專區,實用又靈活。

針對容易凌亂的抽屜,Colly建議透過分隔盒、檔案盒或衣物分隔等工具,讓物品一目了然;若不想額外花費,也能運用包裝紙盒自製分類格,甚至用橡皮筋製作分隔層,實用又省錢。她強調,順手收納的習慣需要有意識地養成,久而久之就會成為慣性,每天早晨看到整齊的客廳與廚房,能讓心情自動切換到「美好模式」。

Colly指出抽屜收納法的好處是東西擺放位置一目瞭然,無需一一的翻找,是最省事又省腦的收納方法。(圖/翻攝自Colly簡約生活 YouTube)

在日常維持整齊之外,Colly提醒應定期檢視書籍與衣物,將孩子不再合用的衣服捐出或再利用,少用電器則詢問親友或回收。購物前則可自問三個問題:「我需要還是想要?」、「擁有會帶來長久快樂嗎?」、「它適合我們家的狀態嗎?」。透過減少不必要的物品,收納才會更輕鬆。她強調,整理不是追求完美,而是為了讓生活擁有更多餘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