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忌諱13這個數字,所以樓層13樓就變成12A。(圖/翻攝自HELLO ELIE YouTube)
台灣人赴泰旅遊、移居日漸增加,當地文化卻仍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旅居泰國近八年的台灣YouTuber「Hello Elie」近日分享親身觀察,整理出「泰國冷知識 Top 10」,揭露許多台灣人可能意想不到的文化差異,涵蓋語言、交通、飲食與宗教習俗,吸引大量網友共鳴。
她指出,泰國人普遍忌諱數字13,因其在泰文中是「鬼」的簡寫,許多建築會直接跳過13樓,改以「12A」取代。語言方面,泰文句尾助詞根據性別區分,男生用「krab」、女生用「ka」,但實際上也有男生使用「ka」表現親切,並不罕見。
計程車上常見貼有和尚加持的平安符,則反映了當地對宗教的重視。若在大眾交通工具上看到和尚,女性通常會刻意避開相鄰座位,以避免與和尚接觸,這是基於佛教對僧侶行為的規範。
Hello Elie也提到,泰國辦公文化步調較慢,辦理居留文件可能因臨時公務中斷,需多次往返。而曼谷塞車問題也相當嚴重,尖峰時段短短一兩站的距離,車程可能拉長至30分鐘以上。
飲食習慣方面,泰國人早餐偏好簡單快速,常見為烤豬肉串配糯米飯或粥類,選擇明顯少於台灣。正餐則幾乎必搭冷飲,如奶茶或綠茶,與台灣人習慣配湯不同。此外,泰國人習慣每道菜都搭配專屬沾醬,連清蒸魚也會再加醬料,反映出強烈的調味文化。
她強調,這些文化雖讓初到泰國的外國人一時難以適應,但理解後就能更自在地融入當地生活。她也計劃持續拍攝泰國日常、辦證流程與夜生活等主題,讓更多人了解這個國家的多元文化。
祈福請和尚寫平安符咒。(圖/翻攝自HELLO ELIE YouTube)
透過實際觀察與分享,生活中那些看似微小的文化差異,往往才是最難忽略的部分。了解在地習慣,也許不能完全避免誤解,卻能讓跨文化相處多一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