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家庭中,鍋具早已成為廚房中的必備品,但你可曾想過,鍋具材質選擇不當,可能暗藏健康危機?市面上鍋具種類繁多,包括不鏽鋼、鋁鍋、鐵鍋及不沾鍋等,如何分辨並選擇適合的材質,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要課題。

其中,不鏽鋼及不沾鍋餐具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的建議,不鏽鋼與不沾鍋具備不同優勢,但須正確選用及使用。

不鏽鋼材質:304與316防鏽性更佳

不鏽鋼餐具的材質依序分為200、300及400系列,其中300系列的不鏽鋼(如304與316)防鏽性相對較佳,且廣泛應用於食品接觸容器具。消費者在選購時應優先挑選304或316材質,以確保安全性。

不沾鍋材質:PTFE、陶瓷、鈦金屬各有特色

不沾鍋的原理是在鍋具外層塗覆不沾塗層,常見塗層包括合成樹脂(如聚四氟乙烯 PTFE)、陶瓷(二氧化鈦)及鈦金屬。

PTFE: 對冷、熱及化學穩定性強,不沾效果佳。

陶瓷: 硬度較高,不易刮傷,但不沾性能稍差。

鈦金屬: 質輕導熱快,是現代鍋具的新選擇。

食藥署提醒:不鏽鋼與不沾鍋的正確使用須知

詳細閱讀: 使用前應仔細閱讀產品說明,依指示正確操作。

澈底洗淨: 初次使用前及每次使用後應徹底清潔,以中性清潔劑搭配軟質海綿擦拭。

避免空燒: 尤其是不沾鍋,避免空燒導致塗層損壞。

定期汰換: 若發現鍋具表面有凹陷、瑕疵或塗層脫落,應及時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