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頻道「周慕姿放心說」在主題《十分鐘心理學》中,諮商心理師周慕姿分享了自己對焦慮情緒的觀察與管理方法。她指出,焦慮與驚嚇不同,驚嚇來自「已知的危險」,而焦慮則源自「不可預測的危險」,這種不確定性會讓人不斷想像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現代媒體與社群訊息發達,使人接觸到更多可能的危險資訊,也容易加劇焦慮感。

周慕姿觀察到,對自己要求高、生活在競爭環境或常與他人比較的人,焦慮指數通常更高,因為他們習慣專注於尚未完成或不足的部分,而忽略自己已經達成的成就。她以動物行為作比喻,分享在動物星球頻道看到的斑馬與獅群互動畫面。斑馬在經歷危險事件後,仍能保持冷靜,僅需與獅群保持適當距離即可感到安全。周慕姿認為,焦慮是人類特有的情緒之一,與未雨綢繆的能力密切相關。人類會預測與評估各種可能的危險並思考如何避免,但這種能力也容易讓人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

為幫助自我安撫焦慮,周慕姿提出三個步驟。第一步是讓身心平靜,她建議透過喝常溫水或泡澡,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感受上,幫助心情逐漸穩定。第二步是理性思考焦慮來源,她建議將焦慮內容寫下,包括自己擔心的事件、最糟的結果,以及可能的應對方法,藉此啟動前額葉理性思考,減少大腦邊緣系統過度活躍造成的緊張感。第三步是自我陪伴,周慕姿建議坐在舒適位置,將手放在心臟處,對自己說「不要害怕,不論發生任何事情,我們都會在一起」,透過語言給予自己安全感和支持。她強調,每個人可依自身習慣調整方式,如在泡澡或運動時自我對話,慢慢探索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周慕姿表示,這種自我安撫練習能幫助人面對焦慮,讓身心逐步回到平穩狀態。她希望觀眾在面對焦慮時,能學會陪伴自己、安撫自己,並理解焦慮是人類思考與生存機制的一部分,而非完全負面的情緒。影片最後,周慕姿向觀眾道別,表示將持續分享心理學相關內容,鼓勵大家在生活中運用這些方法照顧自己的情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