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頻道《小青書》近日邀請張明志醫師分享靈性醫療與臨終經驗,影片中探討「歸魂相」、「遊魂相」與「迴光返照」等現象,引發觀眾熱烈討論。張明志以多年臨床經驗結合中西醫觀點,談論人在臨終前後的心理與生理變化,並提出對靈魂與死亡的理解。

張明志指出,在照護末期病患時,常聽到病人描述「看到地獄」或「陰間的門口打開」等情形。有人夢見被「帶往魚市場」,象徵生命即將結束,也有病人夢中出現「戴帽拿杖的人」將其救回。這名患者後來在苗栗三義看見與夢中相似的雕像,得知是地藏王菩薩後便開始供奉,並改變了信仰。

他進一步解釋,「歸魂相」與「遊魂相」的概念源於《易經》,前者象徵靈魂逐漸離體,通常在臨終前兩至四週出現;後者則指靈魂暫時出竅、仍可回返的狀態。臨床上,醫師會依病患體能與檢查數據判斷是否適合積極治療,若出現「歸魂相」,多會傾向採取緩和療護,以避免過度醫療。

關於「迴光返照」,張明志表示這並非迷信,而是臨終前短暫清醒的自然現象。他指出,失智多年或長期昏迷的病人,在臨終前突然恢復意識、清楚叫出家人名字的情況並不少見。他認為,這是靈魂回歸自我的一種表現,通常發生於生命結束前的24至72小時內。

影片中,張明志也談到「中陰身」與「人生跑馬燈」的概念。他認為,人離世後靈魂會停留在一個能量層次的過渡狀態,回顧生前的種種經歷,檢視人生的功課。他強調,死亡並非終結,而是一種轉換與學習的開始。

面對死亡,張明志提出「四道人生」的理念:道安、道謝、道歉與道別,鼓勵家屬協助臨終者放下牽掛、平靜迎接下一段旅程。他指出,親人離世後,最重要的是祝福與釋懷,過度悲傷可能干擾亡者靈魂的安寧。

張明志也提到,有部分醫療人員曾出現「陰陽眼」的經驗,能感知病患靈魂離體。這些現象多出現在女性護理師身上,部分人會因此感到不適,後來藉由宗教信仰獲得舒緩。

最後,張明志提醒大眾,對於親人的離去應以平常心看待,「他們或許只是前往另一個世界」。他表示,當往生者的靈魂獲得安寧,家屬也能因此得到力量與平靜。

這支影片上線後引起網友廣泛共鳴,不少觀眾留言表示感動,也有人分享親人臨終時的相似經歷。影片以真誠對談的方式呈現,讓觀眾從不同角度重新思考生命與死亡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