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分享2000年初的韓國大街小巷都能看見紫菜包飯店,現在卻幾乎找不到了。(圖/翻攝自DenQ來了 YouTube)
曾經在韓國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紫菜飯,如今卻正逐漸遠離大眾視野。過去只需一千韓元就能吃到的平價美食,現今一條價格動輒四、五千韓元,甚至連最基本的款式都愈來愈少,相關連鎖店因此日漸式微。
YouTuber Den在影片中指出,紫菜飯對韓國人來說幾乎是「靈魂食物」,不論是學校郊遊、家庭旅行,或是在休息站臨時充飢,紫菜飯都是最便利的選擇。然而,隨著食材全面漲價,尤其是因出口需求增加而價格翻升的紫菜,加上人工成本持續上升,使得紫菜飯再難維持過往的低價。
製作過程的繁瑣也是壓力來源。紫菜飯無法提前準備,所有食材需分開處理,雖然已有部分機器輔助,但仍以人力為主。在人工便宜的年代,這些成本尚能消化,如今餐飲業普遍缺工,製作成本大幅提高,導致售價自然攀升。
然而,紫菜飯在韓國人的印象中始終是平價、快速的庶民料理。一旦價格過高,消費者往往認為不值得。相比之下,年輕世代願意花同樣的錢購買義大利麵,卻對紫菜飯缺乏意願,反映出韓國飲食文化對價值的不同衡量方式。這種現象與韓式餐廳的小菜文化相似,隨著成本增加,小菜的份量與品質下降,但由於不能額外收費,餐館只得削減數量,引發不少爭議。
此外,飲食潮流的轉變,也讓紫菜飯逐漸走向另一種定位。隨著低碳飲食風潮興起,以蛋皮或蔬菜取代米飯的新式紫菜飯開始出現,雖然更符合健康趨勢,卻進一步推高售價,使紫菜飯不再是隨手可得的平價小吃。
影片最後也提到,韓國網友普遍認為,唯有親手製作一次紫菜飯,才會明白其背後的繁瑣與辛苦。他們同時感嘆,相較於對義大利麵等西式料理的寬容態度,韓國人對紫菜飯等本土料理價格的要求更為嚴苛。未來紫菜飯的定位或許將出現轉變,甚至可能在下一代的記憶中,成為截然不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