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米是日常,驗米卻是冷門!全台「鑑米師」人數不到20人,不只掌握稻米品質生殺大權,還有人靠這份專業賺到10間房。YouTube頻道「普通女子 孫女」在冷門職業系列影片中,親自走訪嘉義碾米廠,體驗這份外界看似輕鬆卻責任重大的職業。

孫女在影片中指出,「鑑米師」的工作是檢驗稻米品質,需透過嚴格流程挑出被害粒、異形粒、碎粒與白粉質粒,並以樣本推估大批米的等級。雖然工作時間往往只有短短幾小時,但一個小小判斷可能決定數百噸稻米的出路,背後責任相當沉重。影片中她親身嘗試檢驗,體驗「25克樣本代表500噸米」的巨大壓力。

影片也介紹了米廠契作制度、碾米加工流程與等級評鑑標準。鑑米師小洪受訪時透露,市面上一等米大多出口,二等、三等米則供應國內市場,而便當店常見的是等外米。不過,他也強調品種才是風味的決定性關鍵,不一定一等米就比較好吃。

影片上線後引起許多有相關經驗網友留言共鳴,有人直呼:「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專業被介紹出來,好感動!在米廠3年多這真的是每天的工作。」也有人補充:「如果是當一般的米穀檢驗人員,薪水不是都那麼高,可能只是略高於基本薪資,但這種專業技能真的很少年輕人在傳承!」

另有網友指出:「不要只看到背後財富,這也是老闆前面辛苦累積與承受壓力、嚴格訓練的成果,由衷佩服各行各業的專業。」也有人補知識:「一等二等米是看外觀良率,不一定二等不好吃,一定要一等才好吃。」對此,孫女也在留言區回覆:「幾等只是良率,品種才是好不好吃最大關鍵。」

冷門卻重要的「鑑米師」工作,透過孫女的影片首次被更多人認識,不僅讓觀眾看見這份專業的價值,也讓外界更理解台灣稻米品質背後的嚴謹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