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r 白癡公主近日發布一支主題為「豬肉產業鏈」的實地紀錄影片,親自走訪全台多個豬肉供應鏈環節,從牧場、飼料工廠、分切場到餐廳,全程記錄台灣豬隻的飼養過程與肉品處理流程,呈現國產豬肉從產地到消費端的完整旅程。

影片一開始,白癡公主來到台中豐原一處豬隻飼養場。牧場飼養杜洛克、台灣黑豬等常見品種,平均飼養期為六個月,豬隻出欄時體重約落在120至130公斤。場內設有水簾式降溫與通風系統,牧場主人表示,此系統有助於降低氣味與溫度,提升飼養環境品質。飼養過程強調環保與動物福利,採分齡管理方式,以確保各階段豬隻的健康狀況。

接續,影片轉往嘉義六腳鄉的飼料工廠,介紹豬飼料的製程。工廠表示,飼料主要成分為玉米與黃豆粉,不含瘦肉精。整個生產流程包含原料混合、蒸煮與壓製成顆粒,過程中由專業動物營養師與獸醫團隊監控品質與營養比例。飼料工廠內部環境整潔,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高,強調每批飼料的穩定性與安全性。

影片第三站為雲林斗南的分切場。豬隻在經過屠宰與官方檢疫後,冷卻屠體會進入分切線進行處理。分切場內,工作人員穿戴防護裝備,在低溫環境中進行豬肉分切與分類。白癡公主實際走進作業區,記錄包括豬肩胛、五花、里肌、戰斧等部位的處理與包裝流程。分切場依據不同通路需求,將肉品分裝供應給市場、餐廳與超市,並進行標示管理以追溯來源。

影片最後一站則來到高雄一間主打台灣豬料理的餐廳。主廚表示,他們選用在地豬肉,原因在於脂肪分布均勻、油脂風味佳,且屠宰後能快速配送至廚房,確保鮮度。餐廳將溫體豬肉以濕式熟成方式處理,再製成豬五花、豬舌、戰斧等多樣化料理,突顯在地豬肉的風味與口感特色。

白癡公主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呈現嚴謹的產業過程,雖然影片語調幽默,畫面卻紀錄下豬肉供應鏈中各個關鍵節點,讓觀眾深入了解國產豬肉如何從牧場出發,經歷繁複加工程序,最終進入日常餐桌。整體內容不僅強化民眾對台灣豬肉品質的認識,也讓供應鏈各環節的努力得以被更多人看見。

該支影片上架後,引起網友熱議,許多觀眾留言表示對國產豬肉有更深了解,也對於產地來源與製程安全有了更高信任。而透過這類實地拍攝形式,比起文字或報導更具體直觀,能有效傳達食物來源背後的複雜過程與人力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