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推動「堤頂交流道往北匝道動線改善工程」,今(8)日下午1時正式通車。臺北市長蔣萬安出席通車典禮時指出,此工程是內湖交通改善關鍵拼圖,不僅提前完成、成效可期,也展現市府團隊與地方緊密合作的成果。

蔣萬安表示,此次增設的北上匝道,讓堤頂大道車流無需再繞行陽光抽水站,可直接右轉接舊宗路二段,進入國道1號,成功分流原先與南下車流交織的壅塞瓶頸,實測尖峰時段可縮短車程約400公尺、節省約4.5分鐘。對長期飽受回堵困擾的內湖居民與通勤族而言,是「小工程大成效」。

改善內湖交通,堤頂交流道新增北上入口引道。(圖/臺北市政府交通局)

蔣萬安也感謝在地民代李彥秀委員、內湖科技園區發展協會、市議會不分黨派議員的支持與建議,促成這項工程6個月順利完工。他強調,內湖交通問題雖難解,但市府持續努力從各面向提出解方。除匝道分流,最根本的解決之道仍在於捷運系統的完善,捷運東環段已於去年12月正式動工,未來完工後將徹底改善內湖交通壓力。

臺北市政府工務團隊表示,此次匝道工程除效益顯著外,也兼顧生態與綠美化,施工期間採用低衝擊工法,並維持周邊環境景觀,期望打造宜居交通動線。同時,此引道也將有效分流民權東路左轉舊宗路的車流,有助降低捷運東環線Y34站施工期間的交通衝擊。

臺北市自112年成立「內科跨局處府級專案小組」以來,推動多項交通改善工程。截至目前,下午尖峰平均旅行時間已下降約7%;另於去年10月新設堤頂大道與瑞光路358巷路口後,上午尖峰時段車程亦減少約25%。市府呼籲往基隆、汐止方向的駕駛,可提前行駛堤頂大道外側車道,利用新設引道順利進入國道1號,提升通勤效率。